危机!危机!疫情是“危”,5G是“机”
1、 抗击疫情带来5G发展机遇:抗击疫情“医疗医护场景”、“生活娱乐场景”、“公共安全”和“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四大场景对5G需求迫切;
2、 疫情不会延误中国5G发展:从中长期角度看,抗击疫情的需求会助推中国5G发展;
3、 抗击疫情所需终端的5G化和商业化是当务之急:国家支持,运营商引领,产业链跨界合作,快速推进各类终端5G化和商业化,将“概念方案”、“PPT产品”快速变成现实。
一场突然而至的肺炎疫情“遭遇战”,“遭遇战”面前需要“勇”,更需要“智”,这个“智”就是发挥5G的作用,实现智慧抗“疫”。去年是5G元年,2020年是5G实质性发展起点,当疫情来临,有些人推测会影响5G发展,比较悲观,而笔者认为,抗击疫情将是中国5G发展重要机遇,同时5G会反向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并对医疗和国家应急事件处置持续带来价值。
去年6月6日国家颁发5G商用牌照,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宣布正式启用商用网络,正式商用也就3个月时间,现在处于中国5G发展的初期。在这个时期,行业内外以及消费者最纠结的问题包括“5G到底有什么用?”、“5G杀手级应用是什么?”“为什么要换5G?”,以最先商用的5G手机为例,大家都戏称目前5G手机最常用的应用是“测速软件”,看着测速软件能测到1G下载速度,还是想不到什么应用和场景需要这么大带宽。而这场严重疫情为5G创造了应用场景,这场疫情严重程度、采取的措施、相应措施带来社会和生活变化都是超乎想象的,所以这种特殊情况下创造出的场景应用了5G之后,一定会让5G迸发出威力。现将抗击疫情5G典型应用场景列举如下:
1
医疗医护5G应用场景
抗击疫情,利用5G解决医疗医护需求场景当然是第一位:
5G远程医疗场景:这场疫情从最初的“未见明显人传人”,到“人传人”快速蔓延,有医护人员在此过程中感染。当采取隔离措施时,更多疑似病症患者涌向医院,又造成二次传播或者是非真正的感染者被感染。这种重大传染疫情情况下,最有效的方案就是尽量减少各种场景的人群聚集,果断采取自我隔离、社区隔离、区域隔离的方式,然后采用5G远程医疗手段进行初步筛查,安排高度疑似病患有序就医或者专车上门隔离运送。之前一说5G远程医疗,大家都举例说远程手术,这过于狭义了,远程手术只是远程医疗的一个应用而已,目前也远远不成熟,暂时无法商用。而更现实有效的是先把5G远程问诊、远程检测、流动救护应用好。基于家庭级别的5G远程医疗,需要5G传输设备+5G远程问诊设备(大屏+医疗传感器等),或者是内置了5G通信模组的远程问诊设备,这类场景与日常远程医保场景可以复用。基于社区级别的5G远程医疗,在社区卫生诊所配置更加全面的问诊和检测设备,必要情况下由社区医护人员辅助。
2
公众安全5G应用场景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公共安全就显得更加重要,中国人多,警察、社区干部统统都是“人海战术”,可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抗击疫情,以人为本,能用科技解决的问题千万不要用人来面对危险:
5G健康监测场景:疫情严重的区域虽然采取了“封城”措施,可是城市内的公共区域、社区还是难免有人群流动,所以一夜之间“测温”就成为一出家门口就要面对的场景。可是只要出去一趟,就要被测温好几遍,测温的手段和设备也是千奇百怪,但大多数都效率较慢,在地铁站这类人群较多区域反而会造成因测温导致的人群集中,而且在路上一小时要被测好几遍。而5G测温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场景。比如,中国联通推出5G+热成像人体测温信息化平台,平台凭借5G传输技术,可将视频及相应数据实时传送到大屏或云平台进行数据记录和监测。这种解决方案的好处是布放简便,非接触,快速通行,通过云端大数据管理,在一定时间内减少重复检测,一旦发生群体性感染事件可以“追溯”。中国联通5G+热成像人体测温方案正被全国各省广泛应用于地铁、火车站、医院、学校、政府、企业、商业体、门店、宿舍等各类场景。
5G高清视频监控:目前公共区域的各类监控摄像头很普遍,但是当抗击疫情时,很多场所和场景需要临时布放高清摄像头,以确保隔离效果、人群流量管控等,这种需求要求快速部署、要求视频质量高、可短期长期使用,这个时候,5G高清视频监控就发挥了无线布放简单、带宽大优势。解决方案一般是高清摄像头+5G CPE(固定无线接入设备)或者是内置5G通信模组的高清摄像头,这种解决方案可以应用在雷神山、火神山、展馆方舱医院这类临时搭建的医院、社区隔离控制点、道路隔离控制点等重点区域。
3
生活娱乐5G应用场景
这场重大疫情,给全国人民放了一个超长的春节假期,而且这个假期只能憋在家里,不能串门不能聚会,网上流传的段子是说“旅游路线”规划是卧室-卫生间-客厅-厨房-卧室,估计大多数人是看视频看书打游戏,可是看久了玩多了,很多人就急的不行了,网上还出现了有人用微信视频对着手机与远方的朋友“划拳”喝酒,真是各种招都有。
这场疫情验证了5G杀手级应用场景将主要出现在泛游戏、泛视频、泛XR(VR、AR和MR的统称)和云化类应用场景,这几类场景既有区隔又是相互融合的,比如泛游戏中有一类云游戏,泛视频离不开云和XR。连续二十多天只是面对传统的游戏和传统的平面视频肯定是很无聊的,消费者急需更加有沉浸感的娱乐生活。谁说游戏只能“坐着玩”?加上XR内容和XR设备(头显和互动手柄),打一次游戏流的汗比踢一场足球还要多。谁说锻炼只能在跑步机上枯燥的跑?戴上VR巨屏头显设备,可以享受三亚海滨路上跑步的惬意。谁说追剧只能“傻傻的看”?多剧情互动游戏,可以自己选择剧情的走向,甚至成为剧中人,VR技术还能跟明星“面对面”。这些场景不再是设想,将逐步走入百姓家,消费者将实现泛娱乐生活消费升级。
4
远程办公和教育5G应用场景
抗击疫情期间,只要需要长时间隔离,则远程办公和远程教育的需求就非常旺盛:
5G远程办公场景:现在远程办公的工具很多,包括电话、邮件、OA和微信等,但是今年突然火了的就是“高清视频会议”。“高清视频会议”不但在抗击疫情协同工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远程办公中也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正常时期,可能通过电话会议或者微信群视频聊天就可以解决的场景,现在都需要专业级的高清视频会议,因为要共享文件和图片,要多方讨论。现在的高清视频会议一般都是“光纤固定通信和5G移动通信”混合会议、专业会议室设备+5G CPE和个人5G手机/5G电脑/5G PAD混合会议。在抗击疫情的工作场景中,很多视频会议要求随时召开,参会人员分布在隔离区内和隔离区外,有些是在政府办公区,有些是在临时搭建的医院,这个时候5G的大带宽和快速部署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5G远程教育场景:远程教育由来已久,从最早的电视单向远程教育到现在的宽带双向互动远程教育。抗击疫情要求大中院校、小学初中高中全面推迟开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甚至推迟返校到五月一日,教育部已经全面启动云课堂远程教育计划。虽然远程教育不依赖于5G,但是有了5G能让远程教育出现“质”的飞跃,虽然大多数学生家中可能有光纤宽带,但是没有光纤宽带覆盖的地方,5G无线覆盖就派上了用场。虽然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场所相对固定,但是教师端可能是多场景的,可能在教室、可能在科技馆、可能在抗击疫情一线,所以教师端的内容制作和传输就更需要5G发挥作用。5G除了解决大带宽高清视频的双向传输,还可以通过VR/AR彻底改变“平面化”的枯燥模式,学生通过VR/AR设备增加远程教育的互动沉浸感,不在现场也可以进行实操演练,大大减少了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的差异,甚至效果好过现场教育。
以上列举的只是部分典型场景,5G能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的更多场景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去实现。
中国的5G发展处于全球的第一梯队,在很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现在有人担心疫情会耽误中国5G发展,担心的理由是抗击疫情影响网络建设、影响工厂设备生产、影响经济造成5G投入减少等等。这些担心固然有道理,但是笔者认为疫情对中国5G发展影响是有限的,甚至会反向推动中国5G的发展,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隔离期可能会影响网络建设,但是隔离期后会加快5G网络建设。通过抗击疫情的历练,5G的场景反而被“刻画”出来,5G的初期覆盖本来就应该是“热点地区”覆盖,所谓“热点地区”就是5G流量使用用户多、场景多、消耗多的地方,精准的覆盖区域既能节省建网成本,又能快速覆盖。以武汉的“小汤山医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为例,三大运营商都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实现了5G覆盖,超过一亿用户通过医院工地附近的5G网络直播24小时实时观看医院建设进度,这是全球的创举。在国家的推动下,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网络共建共享,铁塔统一的建设,既节省成本又提高了建网效率。有需求就有5G网络覆盖,大可不必担心5G网络建设。
二是疫情在隔离期会造成消费者在线下消费减少,但是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消费者在被影响期间,产生了迫切的5G消费需求,一旦疫情解除,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会快速释放。通过非典和汶川地震的经验来看,灾后消费者的消费观会更加解放,有利于市场发展。有需求就有5G终端和服务供应,大可不必担心疫情会影响今年的5G消费市场。
我们说中国的5G发展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给企业和消费者及时提供更好的5G服务和5G终端,在此向5G产业链上下游和国家相关部门呼吁:
加快5G场景所需的终端研发制造和商业化销售;
加快5G典型应用的开发和上市;
加大对运营商5G建网的支持力度,减免电费、基站租金、税收优惠等,从而加快5G网络覆盖和服务完善;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保障”工作。
希望以上工作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运营商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快速推进中国5G发展,将这场疫情“转危为机”。终端是所有应用和服务的载体,因此必须坚持“终端先行”,快速的将“概念方案”和“PPT产品”转化为可规模化供货的产品和服务,从5G终端产业链角度,建议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终端5G化。终端接入5G主要是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现有的智能终端使用WiFi或网口通过5G数据类设备(CPE、MIFI、上网卡等)接入5G网络,这种方式实施简便,但是设备集成度低,在5G初期阶段是主流模式;第二种方式在终端中内置5G芯片,这种方式技术研发门槛高,集成度高,5G智能手机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第三种方式是在终端中内置5G通信模块接入5G网络,这种方式相对技术难度低,集成度较高,将是终端5G化最为普遍的方式。目前面向普通消费者的5G手机已经全面商用,价格从高向低快速普及。受制于5G芯片和模组研发制造进度、产品性价比、产业链整合等原因,行业终端和泛智能终端5G化严重滞后。建议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加快5G芯片和5G模组的研发制造进度,加强“终端+模组”、“终端+芯片”集成研发,通过规模化应用提高性价比,从而推进终端5G化。
二是推进5G商业化。5G改变社会,这种改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目前处于5G商用的初期,需求场景的明确、网络的覆盖、终端和应用的供给等各个环节,需要端到端拉通,需要端到端商业化,才能满足客户和消费者需求,要以能规模化销售为商业化目标。5G时代之前,移动互联网化发展基本是应用跑在标准互联网上即可,但是5G时代有所不同,要实现不同场景的最佳应用体验,需要“端、网、云、业、边”协同(终端、网络、云计算、业务应用、边缘计算),运营商将发挥重要的纽带和平台作用,在运营商的协同和耦合下,多产业链跨界合作,形成5G产业链新生态,从而推进5G商业化。
回顾近二十年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每次应对“灾难”都拉动了一次跨越式发展,2003年“抗击非典”催化了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催化了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有理由相信2020年这场“抗击肺炎疫情”必将催化5G深刻改变社会,同时5G也将助力抗击疫情取得彻底胜利!
作者简介:
陈丰伟 中国联通终端与渠道支撑中心副总经理、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联通5G领导小组终端组专职副组长,通信和手机行业从业20多年职业经理,长期跟踪研究智能终端运营和渠道运营。
来源:忒耐心5G达人营
校 审 | 陈 力、 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点亮在看共度难关